开发性金融研究

特约稿

  • 人民币汇率对中国物价走势的传导效应研究

    管涛;付万丛;

    近年来,中国坚持货币政策以我为主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国内通货膨胀水平较低。但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稳增长政策的不断加码,货币宽松预期升温导致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有所增大。实证结果显示,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国内CPI基本没有影响,对PPI也仅有边际上的影响,这意味着人民币升值只能有限对冲输入性通胀,同时贬值也不会加大国内通货膨胀压力或推动国内摆脱物价下行趋势。从汇率向国内物价传导的产业链、出口和货币供应三个渠道看,汇率对物价传导减弱与近年来国内产能过剩、需求不足和金融空转等因素有关。总体来看,需求不足是当前影响经济和物价的主要因素,人民币贬值不是当前国内货币政策的掣肘,保持汇率灵活有助于提升货币政策自主性,促进经济增长和防范潜在通货紧缩风险。

    2023年05期 No.51 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8K]

实证研究

  • 中国利率走廊上限渗漏现象的影响因素与实证研究

    蒋益民;陈圳峰;芦涛;

    人民银行通过构建利率走廊,引导短期市场利率向目标利率靠近,但市场利率常态化突破利率走廊上下限,即“利率走廊渗漏”。本文分析我国现阶段利率走廊渗漏现象,并结合美国经验,发现其不仅与市场供需流动性结构性不对等和抵押品限制等客观因素有关,还存在“贴现之耻”等主观因素,通过运用MSMH(2)-VAR(1)检验了中国利率走廊发展阶段曾出现的利率走廊上限常态化渗漏现象,得出结论:一是市场缺乏流动性容易引起利率走廊上限渗漏现象;二是受外部利率冲击容易引起利率走廊上限渗漏现象;三是抵押品成本越高越容易引发利率走廊上限渗漏现象;四是合理的通胀有助于抑制利率走廊上限渗漏现象的发生。因此,本文建议完善利率走廊制度设置、加强需求方流动性的可得性,同时完善利率市场逻辑,增强需求方贴现意愿。

    2023年05期 No.51 1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4K]
  • 金融支持绿色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的异质性研究

    尚颖;尹成远;和静;

    绿色农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但由于绿色农业发展具有高投入、高风险、外部性等特征,其发展相对较为缓慢。为了加快绿色农业发展步伐,提升绿色农业生产效率,金融支持必不可少,主要体现在涉农贷款和农业保险两个领域。本文采用2013—2020年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运用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进行测算,发现我国绿色农业生产效率逐年稳步提高,但存在地区不平衡问题。进一步按照效率值对各地区绿色农业生产效率进行高、中、低区间分类,并通过Tobit模型,探讨金融对绿色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及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金融在支持绿色农业生产效率提升方面作用有限,且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中效率地区的积极作用表现最为显著,建议对于高效率地区,更加注重农业保险的风险分散作用;对于中效率地区,应以涉农贷款和农业保险发展并重;对于低效率地区,应以绿色生产与政府引导并重。

    2023年05期 No.51 3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4K]

数字经济

  • 数字金融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研究——创新要素配置效率的调节作用

    肖静荣;文荣光;

    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支持下,我国数字金融得到了不断发展和深化。数字金融以其特有的优势,深刻影响了其他行业的运行模式和发展,进而对产业结构优化产生作用。本文基于2011—2021年中国31个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数字金融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以及创新要素配置效率在二者关系中的调节作用,从三个方面构建了创新要素配置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一方面,数字金融对产业结构优化存在显著正向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创新要素配置效率正向调节数字金融对产业结构优化的促进作用。据此,本文建议持续推进数字金融的纵深发展,满足产业结构优化所需的多样化和专业化金融需求;同时充分重视创新要素配置效率的调节效应,不断激发地区创新要素配置活力,促进数字金融与产业结构的良性互动。

    2023年05期 No.51 43-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4K]
  • 金融业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量化评估及应用——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和蛛网模型

    李佳卉;白鹏;

    数字经济时代,研究符合金融行业特征并且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体系,对解决金融机构数据资源富集但价值潜能没有充分释放的问题,促进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和金融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蛛网模型,从八个维度研究提出一种适用于金融机构的企业级通用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量化评估模型F-DCMM。本课题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了四个结论:一是金融领域数据管理能力建设进展明显,逐步推动业务由经验决策向数据决策转变;二是数据管理能力建设不平衡,不同金融机构间数据管理能力建设水平存在差异;三是数据管理能力建设不充分,大部分金融机构缺乏清晰的数据战略和规划,并且缺乏专业的数据管理人员和团队,难以实现全面的数据整合和应用;四是数据管理能力建设出现“马太效应”,不同金融机构间出现数据资源规模较大和能力强的金融机构数据管理能力优势更为明显,而数据资源规模较小和能力弱的金融机构数据管理能力弱势更为突出。最后,本课题提出应从完善数据管理体制机制、强化数据管理标准建设、推动数据共享和融合应用以及持续做好数据安全保护四个方面强化金融机构数据管理能力的建议。

    2023年05期 No.51 53-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3K]

金融市场

  • 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融资模式研究

    李方琦;沈国亮;

    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的重要载体。本文从管理体制、经费来源、运行现状等方面,对现有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及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进行分析。本文指出科技创新领域存在外部性强的内在属性,存在投资回报周期长,自身现金流平衡压力大的问题,亟待构建产业链反哺创新链、区域发展反哺科技创新的融资模式。最后,本文结合二者的现金流特征和融资需求,建议以产业外部性内部化、区域发展外部性内部化、构建强有力的信用主体为总体思路,围绕科技创新从基础设施建设到科技研发活动的五个环节,提出相应融资模式建议。

    2023年05期 No.51 73-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6K]
  • 基于地方信息披露视角的城投债务观察

    李进;曹慧敏;韩立岩;

    本文立足于城投债务问题研究,在数据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从地方信息披露角度,对城投区域信用风险识别及债务化解问题展开分析。研究表明,信用资质不同的区域在地方信息披露方面,特别是经济指标披露率和区域金融资源披露率上存在差距。具体而言,信用资质较优区域的信息披露情况好于信用资质较差区域,也好于非标违约/披露违约区域,区域风险值与信息披露程度呈负向相关关系。据此,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一是对于债券审核方面,建议设置经济指标及披露情况审核模块,具体指标偏向产业结构及产业集群、研发、教育、人口等。二是金融机构应当在城投债务风险化解上积极作为,主动沟通信用资质较差的地方政府机构,促进地方政府加强信息披露、强化与金融机构信息沟通,以改善当地融资难的局面。金融机构的风险监测工作,在考察企业个体行为的基础上,要分析城投所在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三是城投债务风险化解需要“因地制宜”,针对不同信用资质区域,采用城投转型、整合、同业置换、地方债置换等多种手段,实现“组合拳”形式化债。

    2023年05期 No.51 8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4K]

  • 征稿启事

    <正>《开发性金融研究》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国家开发银行主管,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金融出版社主办,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双月刊)。期刊聚焦经济金融特别是开发性金融的理论创新与实证研究,主要刊载包括宏观经济、财政金融、区域发展、产业经济、国际研究等方向的学术创新观点、政策研究成果以及金融实践案例等。2021年,本刊入选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ELSEVIER出版集团和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联合评选的《智库期刊群》,成为全国智库研究的代表性期刊。2022年,本刊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2023年05期 No.51 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1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