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杰;李辉;
金融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导致了金融市场的风险共振效应与放大效应越发显著,对于系统性风险的识别、预警及防范成为关注的焦点。本研究选取10个代表性金融子市场作为分析样本,首先基于DCC-GARCH动态溢出指数模型测度风险传染,进一步构建金融市场间的动态加权有向网络。研究发现:(1)波动率脉冲响应函数表明不同金融子市场间的波动性溢出幅度和持续性存在市场异质性。(2)从金融市场的网络节点属性角度演化极端风险传染的动态过程,股票市场风险溢出强度要远高于其他市场。(3)金融市场的动态加权有向网络变迁存在显著的“事件驱动”特征,新冠肺炎疫情对金融市场的冲击效应最大。因此,需要警惕外部环境和风险的变化,防范外部金融风险对金融系统的冲击,在推进“双向金融开放”的同时力保经济和金融稳定。
2023年01期 No.47 1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9K] - 王雨;
当前,各地融资平台隐性债务管控进入良性发展阶段。与此同时,平台公司的经营性债务呈较快增长态势,全口径债务余额继续增加,债务风险仍旧突出。融资平台的债务既与地方政府的隐性担保和国家信用有关,又与银行乃至整个金融体系紧密相连,如果处置不当极易引发更大的风险。在完成化解隐性债务的既定目标外,地方政府更应该建立融资平台公司的全口径债务管控机制,厘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设定债务管控近、中、远三个阶段的目标,因地施策建立以风险管控为目标,以过程约束为核心的债务管控新机制。
2023年01期 No.47 3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5K] - 张超;
政府存款变动对金融市场流动性的影响越发显著,造成政府存款变动的税期、财政支出、政府债券发行与兑付、中央国库现金操作等主要细分项究竟如何影响流动性成为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基于政府存款测算框架,统计了公共财政收支、国债和地方债发行与付息兑付、中央国库现金操作、政府性基金收支的时序变化,进一步采用向量自回归(Va R)模型对上述主要财政行为如何影响流动性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公共财政与政府性基金收支对流动性的正向扰动增多,政府债券发行与兑付的负向扰动增多,中央国库现金操作的影响较小;财政支出对流动性的正向冲击较大且较持续,是流动性变化的格兰杰原因,缴税费的负向冲击较大但持续较短,政府债券发行和中央国库现金操作的冲击总体偏中性。
2023年01期 No.47 40-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4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