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性金融研究

特约稿

  • 商业银行资本监管框架的形成与演变——解读《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巴曙松;刘晓依;朱元倩;

    2023年颁布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资本新规》),在保持与国际规则一致性的同时,充分发挥巴塞尔Ⅲ自由裁量权,立足于我国银行业实际情况,对国内金融机构全面开启了差异化监管,标志着监管当局对商业银行监管迈上了新台阶。本文通过梳理国际监管标准巴塞尔协议与国内商业银行监管规则的形成脉络,围绕国内商业银行关注的主要风险要素,从适用范围、监管要求、参数设定、国内银行主业等多角度对巴塞尔Ⅲ与《资本新规》进行了差异比较,为过渡期内商业银行稳步推进《资本新规》实施提供相关思考和借鉴。

    2023年02期 No.48 3-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0K]

区域研究

  •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产业转型及其空间优化研究——基于动态集聚与偏离—份额视角

    吴磊;杨登宇;傅帅雄;

    在新发展格局下,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内大循环和国际循环相互促进的典型区域,其产业转型升级与空间优化是支撑湾区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对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的产业结构,尤其是珠三角制造业的空间演变及其区位竞争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湾区内部产业发展梯度明显,具有产业层次的多元性和产业结构的多样化;随着不同类型制造业的集聚与扩散以及区域竞争力的变化,珠三角在制造业领域出现了诸多层次不一的中心,区域的“多中心”格局以及“核心—边缘”结构得到进一步强化,其总体产业分工格局将越来越趋向均衡化和合理化。未来产业发展亟须构建“9+2>11”涌现性产业发展模式,形成优势互补、协调有序的区域产业系统。

    2023年02期 No.48 13-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1K]
  • 绿色金融赋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决策研究——基于灰色关联法和BP神经网络模型的实证分析

    鲁宇;李文祥;李朋林;张春莲;

    绿色金融作为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绿色经济活动,能够有效遏制经济发展对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基于理论分析,利用2017—2021年6个省(自治区)九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面板数据,构建绿色金融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借助BP神经网络模型和修正后的熵权—灰色关联法,比较分析区域绿色金融发展综合指数,实证检验绿色金融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1)绿色金融与经济发展之间呈正相关关系;(2)在地理矩阵条件下,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不具显著冲突;(3)传统能耗产业始终是制约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主要因素;(4)跨省市绿色金融试点地区纵向发展水平或高于其他地区。致力于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以打造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为牵引,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2023年02期 No.48 2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4K]

金融市场

  • 对当前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若干看法

    袁海霞;汪苑晖;鲁璐;

    随着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改革不断推进,以地方政府债券为主要形式的显性债务有序增长,隐性债务增速逐步放缓,地方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但结构性和区域性风险仍较突出。从当前来看,在央地财权事权不匹配、纵向财政失衡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在“债务—投资”模式驱动下大规模举债支撑地方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虽然在短期内缓解了地方财政压力,但由于债务支出结构与效率、期限结构与现金流存在一定的错配,中长期风险不断累积,对未来财政及债务的可持续性提出了较大挑战。基于此,本文认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化解需把控好短期风险控制与中长期体制改革的关系。从短期看,地方政府“开前门、堵后门”的管理仍需坚定不移地推进;从中长期看,仍需从根本上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并通过深层次机制改革完善债务管理长效机制。

    2023年02期 No.48 35-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4K]
  • 科学推动中国股市全面注册制健康发展

    罗玉辉;王佳楠;左书航;

    中国股市全面注册制成为中国发展直接融资、实现产业与金融良性循环的关键举措,对未来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全面注册制是一把“双刃剑”,既在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助推更多新经济业态登陆资本市场、维持中国股市的较好资本效能、为各类企业实施精准滴灌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又在试点中还存在信息披露不足、机构虚高定价、投机氛围浓厚、退市制度不完善、信息不对称等多方面的风险挑战。未来,为科学推动具有中国特色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中国股市全面注册制应坚持以下战略定位:一是始终坚持党对资本市场的全面领导;二是始终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全面注册制之路;三是始终加强完善资本市场的法规建设;四是始终统筹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五是逐步形成利益相关者共建共管的“大监管体系”。

    2023年02期 No.48 46-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7K]

国际研究

  • 金融科技影响下的全球金融网络与中国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邹小华;覃剑;本·德拉德;

    金融科技带来全球金融网络的新发展并推动国际金融中心体系重构。本文基于跨国金融公司分支机构联系数据,利用网络分析方法,对全球金融网络和全球金融科技网络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当前全球金融网络中,以伦敦、纽约和香港为代表的核心国际金融中心优势显著,同时中国境内的国际金融中心正在集体崛起,但与核心国际金融中心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相比全球金融联系度,中国主要国际金融中心的全球金融科技联系度与核心国际金融中心之间的差距更大,并且中国境内各城市之间的差异也更为显著。未来中国城市可进一步加强金融机构和平台全球联系、推动金融数字化转型、持续完善数字化信息化金融基础设施、提升金融中心市场化程度以及全面优化金融市场国际化营商环境,持续推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2023年02期 No.48 57-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3K]
  • 中老铁路开通对我国出口贸易影响研究

    潘博然;

    本文以中老铁路开通为切入点,运用双重差分法与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不含港澳台)的面板数据,评估“一带一路”背景下中老铁路开通对泛亚铁路(东南亚段)沿线国家出口的影响。研究发现:一是中老铁路开通提升了对老挝、泰国、缅甸、马来西亚的出口贸易,降低了对越南的出口贸易,对出口柬埔寨、新加坡辐射效应不足。二是距昆明较远的省份更有倾向于加大对老挝、泰国、缅甸、马来西亚的出口,出口越南无论距离远近均为减少。三是“出口效应”主要表现在内陆省份,对出口老挝、泰国、缅甸、马来西亚促进作用明显,对出口越南表现为降低。四是显著提升了中低端产品出口缅甸,降低了高端产品出口越南,出口老挝无论产品类型均为提升。

    2023年02期 No.48 6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0K]

政策研究

  • 银行业贷款拨备覆盖率监管压力对经营行为的影响分析——管理会计视角

    包全永;

    本文尝试以管理会计为观察视角,认为无论是要求拨备覆盖率不低于150%(或120%),还是要求有序降低贷款拨备覆盖率,从中长期时间跨度看,对经营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有序降低拨备覆盖率的政策如果中长期化,积极影响是会加快当期新增不良贷款的认定,而消极影响是有可能诱使银行将当期新增不良贷款扩大化,并延缓对当期应该升优不良贷款的确认,阻碍银行加快不良贷款核销“出表”的行动,进而与当初要求银行业让利于实体经济的政策设计初衷背道而驰。

    2023年02期 No.48 77-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9K]
  • 国内关于数字货币研究的演进与前沿——基于CSSCI文献(2002—2020)科学知识图谱分析

    陈君;

    2008年中本聪发布比特币协议以来,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研究也逐渐兴起,但针对数字货币研究的系统性、贯穿性文献相对稀缺。本研究通过刻画国内数字货币研究进展,把握其研究变迁、演进与热点,预测数字货币研究的发展趋势,以期推进其未来发展。本文依托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以CSSCI为来源期刊,对数字货币主题相关文献,基于科学知识图谱软件CiteSpace进行文献计量分析,探讨国内数字货币研究的热点问题、演进路径和研究趋势。研究发现:首先,国内数字货币研究进程与中国人民银行对数字货币项目的推动进程和互联网金融发展进程相吻合;其次,国内对数字货币研究问题从前期探索阶段、比特币与区块链技术为主导阶段已演进至法定数字货币为主导阶段;最后,在未来一段时间国内对数字货币研究热点主要分布在对数字货币架构研究、应用场景研究及影响研究,主要表现在法定数字货币研究、金融科技研究、金融监管研究、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研究与数字货币治理研究等方面。

    2023年02期 No.48 87-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4K]
  • 下载本期数据